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是依据《刑法修正案(十一)》确定的罪名,在原有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基础上增加药品监管渎职犯罪、细化食品药品渎职犯罪情形调整而来,用于规制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的犯罪行为,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是指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具体而言,本罪的直接客体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关的正常监管活动。
二、客观要件
本罪的渎职行为可分为滥用职权行为和玩忽职守行为两种类型。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 导致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在危害行为上包括两种行为方式,一为玩忽职守即消极的不作为,明明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而不履行监管义务,二为滥用职权即积极的作为,超越职权范围或者违背法律授权的宗旨,违反职权行使程序行使职权。在危害结果上要求导致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四、主观要件
本罪的渎职行为可分为滥用职权行为和玩忽职守行为两种类型,所以,对于本罪的主观方面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出发予以认定。 对于“玩忽职守型”的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的主观方面,学界并无争议,认为其主观方面为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玩忽职守的行为可能导致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但是,对于“滥用职权型”的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的主观方面,学界则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滥用职权的主观心理态度只能是间接故意;第二种观点认为滥用职权的主观心理态度只能是过失;第三种观点认为滥用职权的主观心理态度既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第四种观点认为滥用职权的主观心理态度既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第五种观点认为滥用职权的主观心理态度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滥用职权的行为会发生破坏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合法性、客观公正性的信赖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重大安全事故”或“严重后果”虽然是本罪的构成要件,但宜作为客观的超过要素,不要求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该文章《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的构成要件》来源于九九刑法罪名库网,网址:https://www.zmk99.cn/criminal-crimes/c124/5219